软光栅|02 画一条直线
用离散的思维考虑问题!
在现实世界我们用笔画一条直线,那它看起来就是光滑的、连续的一条直线,但在计算机世界,如果我们在屏幕上也画一条直线…好吧那看起来也很光滑连续…但你要知道其实这是因为屏幕分辨率比较高,如果我们不断放大图片…那就会像这样:
图一:10%缩放
图二:200%缩放
好吧这其实是用Excel画的,上面那张图看起来已经有一点棱角了,但你们就当他是光滑的吧!能明白意思就好!计算机世界的图像都是以像素为单位绘制的,放大看肯定是会像图二那样,而不是现实世界的连续直线
也因此,像素是没有类似(0.5,0.5)的坐标的,像素是最小单位,必然是整数,只能是(0,0)、(1,1)、(1,2),注意,像素和数组一样,是从0开始计算的
但我们数学意义上的坐标是完全连续的,假如有一条直线y=x²,我们当然知道当x=0.5时,y=0.25,但注意,这是数学意义上的坐标,并不能直接转为屏幕的像素坐标,需要做截断处理
在这里,我们假设像素的长宽都是1,那么坐标(0.5,0.5)就是(0,0)这个像素的中心,注意,(0.5,0.5)我指的是数学意义上的坐标,而(0,0)我指的是像素坐标,即第一行第一列的那个像素块,这应该不难理解
再次强调,(float,float)坐标是数学意义上的坐标,对于像素来说,只有整数坐标,(0.1,0.9)和(0.9,0.1),这两个坐标在数学上是完全不同的意义,但如果转为像素坐标,那对于像素来说,他们都属于第一个像素(0,0),是同一个坐标!!!
假设像素高宽都是1,那么B点是第一像素的中心,此时A点是(0.5,0.1),那么很显然,A属于第一个像素,我们只要
image.set(1,1,red)
简单的画一条直线
假设有如图这么一条直线y=0.5x
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填充像素呢?
我们可以用以下算法轻松截断像素点
// C(x0,y0) D(x1,y1),这是数学意义上的坐标,但目前只能是整数值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
{
// t从0累加到1,很明显t是0的时候x就是x0,t是1的时候x是x1,其实这就是个线性插值算法,会根据t的值,在x0到x1之前插值出一个结果,y同理
for (float t=0.; t<1.; t+=0.01)
{
int x = x0 + (x1-x0)*t;
int y = y0 + (y1-y0)*t;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}
思考:为什么xy要从float类型转为int类型,那不就损失精度了吗?
要的就是损失精度。。利用int类型截断float,假如我们的C是(0,0),D是(8,4),当t是0.2的时候,我们会得到一个点P(1.6,0.8),那么这个值属于哪个像素呢?很明显,属于(1,0)像素,只要(int)P就能得到这个结果,这就是用int截断float的意义所在
这就OK了吗?
虽然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,但思考一个问题,为什么t+=0.01?为什么步长是0.01呢?0.1可不可以,会有什么印象?0.001可不可以,会有什么影响?
如果我需要绘制这样一条直线,C(0,0),D(1,1),聪明的同学一眼就能看出,其实说是直线,但这条直线只会有1个像素,理论上我们只要把这一个像素涂上颜色就好了,但如果我们设置步长为0.001,会发生什么问题?
那就是哪怕我们只有一个像素要绘制,我们的循环也会执行1000次!!!而其实这1000次的结果利用int截断后,都是同一个结果那就是(0,0),这是十分浪费效率的。。
解决方案也很简单,利用直线的两点式定义:
(y-y1) (y2-y1) = (x-x1) (x2-x1)
那只要给定任何一个x坐标,我们就能算出对应的y坐标,然后判断(x,y)属于哪一个像素,并set,并且我们之前是按照数学坐标进行累加的(t+=0.01),现在我们改为像素坐标,每次都移动一个像素的距离
起始位置当然是C,结束位置是D,我们按x轴累加
// C(x0,y0),D(x1,y1)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 {
// 这里表示从X0开始,每次移动1个像素,计算对应的y
for (int x=x0; x<=x1; x++)
{
// 这两步看着很迷,其实就是上面两点式转化了一下而已,也就是在求对应的y,可以带入自己验证一下
float t = (x-x0)/(float)(x1-x0);
int y = y0*(1.-t) + y1*t;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}
举个例子,假设C(0,0),D(8,4),最开始我们的x=x0=0,对应的y自然也是0,那么第一个像素点就是(0,0),然后不断递增x,假如我们此时的x是5,那么会得到y是2.5,利用int截断后,得到的像素点就是(5,2),看一下图,发现是符合预期的~
运行代码测试一下
#include "tgaimage.h"
// 定义颜色
const TGAColor white = TGAColor(255, 255, 255, 255);
const TGAColor red = TGAColor(255, 0, 0, 255);
int main()
{
TGAImage image(500, 500, TGAImage::RGB);
line(0, 0, 500, 500, image, red);
// 这一步是必须的!注意,再次强调,TGAImage的坐标左上角是(0,0),垂直翻转的目的是把坐标系转为我们熟悉的三角坐标系,即左下角为原点
image.flip_vertically();
image.write_tga_file("output.tga");
return 0;
}
查看对应的输出图片,不出意外的画应该如图
真的OK了吗?
请思考一下,如上的代码真的没有问题吗?那不妨试试
line(500, 500, 0, 0, image, red);
结果呢?不出意外的画应该是一张空的图片,啥也没有,问题是很显然的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 {
// 问题出在这,如果按照这么循环,那默认x0是要比x1小的,如果x0比x1大就会出错误
for (int x=x0; x<=x1; x++)
{
float t = (x-x0)/(float)(x1-x0);
int y = y0*(1.-t) + y1*t;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}
再解决这个问题之前,其实还有另一个问题,现在我们是默认按照x轴循环计算的,但一定要是x轴吗,只能是x轴吗?
如图,此时如果还按照x轴计算会有什么问题?
会有很大的问题。。因为我们是按照1像素的间距递增的,如果此时还按照x轴循环,那我们只能循环两次,也就是说只有(1,1)像素和(2,6)像素会有颜色,中间会有很多空缺,原因是y轴的增长幅度大于x轴,此时我们应该按照y轴循环才对!!
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改进一下代码可以同时解决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 {
// steep意为陡峭的,其实就是指xy轴的增长幅度,如果x的幅度大,那就不陡峭,如果y的幅度大,那就陡峭。。。
bool steep = false;
// 这里就是判断xy轴哪个轴的步幅更大,我们默认是按照x轴计算的,所以如果y的步幅更大,那就把xy交换就好
if (std::abs(x0-x1)<std::abs(y0-y1))
{
std::swap(x0, y0);
std::swap(x1, y1);
steep = true;
}
// 这里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,如果x0比x1小那就会出问题,所以此时我们也要交换一下
if (x0>x1)
{
std::swap(x0, x1);
std::swap(y0, y1);
}
// 然后就是正常循环了,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我们steep为1,也就是说我们交换了xy轴,那set的时候也需要反过来
// 举个例子,如果按照上图,我们默认是从(0,0)到(2,6),此时把xy交换了,那就是从(0,0)到(6,2)了,如果set的时候还是按照(x,y)来set
// 那最终画出来的直线会和图中直线对称的,所以set的时候需要set(y,x),还不理解的话画一下图就很容易明白了
for (int x=x0; x<=x1; x++) {
float t = (x-x0)/(float)(x1-x0);
int y = y0*(1.-t) + y1*t;
if (steep)
{
image.set(y, x, color);
}
else
{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}
}
此时我们在尝试一下
line(500, 500, 0, 0, image, red);
现在应该就没有问题了
优化
思考一下,现在代码确实没有问题了,但足够好吗?
我们利用两点式来求坐标,很简单,但你会发现计算量比较大,先求一个t,然后求一个y,而每次计算都涉及好几次加减乘除(大家可能觉得这也就是三四次运算,对于CPU恐怖的运算来来说,当然是小意思,确实没错,如果我们只循环一次的话,那对于CPU来说,3次计算和3000次都啥差别,但注意,在我们之后的绘制中,这个循环数量会非常的恐怖,非常非常大,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计算量)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 {
// ==== 这部分没有改动 ====
bool steep = false;
if (std::abs(x0-x1)<std::abs(y0-y1))
{
std::swap(x0, y0);
std::swap(x1, y1);
steep = true;
}
if (x0>x1)
{
std::swap(x0, x1);
std::swap(y0, y1);
}
// =====================
int dx = x1-x0;
int dy = y1-y0;
// 这个derror其实就是斜率k,应该一下看就看出来了,但它是绝对值
float derror = std::abs(dy/float(dx));
float error = 0;
int y = y0;
for (int x=x0; x<=x1; x++)
{
if (steep)
{
image.set(y, x, color);
}
else
{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// 这部分需要好好理解
error += derror;
if (error>0.5)
{
y += (y1>y0?1:-1);
error -= 1.;
}
}
}
我们以这张图为例
先看直线AB,很明显斜率K=derorr=0.5,那么error+=derror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其实就是增长幅度罢了。。因为我们的x是固定增长,每次都+1,那么对应的,每次y应该加多少呢?其实就是+error。。可能这么说有点迷,我把公式写出来大家就明白了,首先:dy/dx=k,那很容易得到dy=dx*k,而我们此时的dx固定是1,那么dy就固定是k了,所以每次咱们x+1,error也就是y,就要加上derror也就是k
那么为什么error>0.5时,y才需要+1或者-1呢?看图,这问题其实看图很明显,如图,当x=1时候,error=1/3<0.5,此时y像素还是0,当x=1.5时候(注意这里只是举例,实际上x不可能是1.5,我们每次都+1,x只能是1或者2),error=0.5,此时y像素还是0,但是!一旦x=2,咱们此时的error就会等于2/3>0.5,观察图片很容易知道,此时的y像素坐标已经是1了!
至于y是+1还是-1,那自然是根据斜率的正负来判断
这里留一个问题,为什么error-=1?我们是根据error>0.5来判断y是否需要增加的,但减的时候为什么是-1而不是-0.5呢?其实大家画画图就明白了,关键在于什么时候我们的y像素才真的需要+1
优化之后我们发现,此时的for循环中,只有最多3次加减法了,没有乘法,也没有除法
最后一次优化(…)
目前的算法中存在好几次float变量,我们为什么需要float呢,因为要做除法必须用float。。那换句话,我们可不可以不用除法?
当然是可以的。。
void line(int x0, int y0, int x1, int y1, TGAImage &image, TGAColor color) {
bool steep = false;
if (std::abs(x0-x1)<std::abs(y0-y1))
{
std::swap(x0, y0);
std::swap(x1, y1);
steep = true;
}
if (x0>x1)
{
std::swap(x0, x1);
std::swap(y0, y1);
}
int dx = x1-x0;
int dy = y1-y0;
// ==== 以上内容无改动 ====
// 在这里,我们把所有derror相关的变量全部*2dx,然后化简
// (dy/dx)*2dx=2dy
int derror2 = std::abs(dy)*2;
int error2 = 0;
int y = y0;
for (int x=x0; x<=x1; x++)
{
if (steep)
{
image.set(y, x, color);
}
else
{
image.set(x, y, color);
}
// 这里换成derror2
error2 += derror2;
// 0.5*2dx=dx
if (error2 > dx)
{
y += (y1>y0?1:-1);
// 1*2dx=2dx
error2 -= dx*2;
}
}
}
目的就是去除所有的除法,并且连float都没了,Amazing!!!
运行代码测试以下,应该没有问题~